
以各種健保給付之復健儀器,置敖相關關節與頸腰椎退化性疾患與慢性疼痛
● IFC向量干擾波
○ 通常用於疼痛管理和康復治療。這種儀器利用電流在身體內部產生干擾波,透過調節頻率和波形來促進血液循環、減輕肌肉緊張、改善組織修復等。
○ 適應症包括但不限於:
○ 1.急慢性疼痛:如背痛、關節痛、肌肉痛等。
○ 2.運動損傷:幫助減輕運動後的疼痛和加速康復。
○ 3.神經性疼痛:例如坐骨神經痛、周邊神經病變。
○ 4.肌肉緊張:減少肌肉痙攣和緊張感。
○ 5.循環不良:改善局部血液循環。
○ 禁忌症:
○ 1.心臟疾病:如心臟起搏器患者、心律不整等。
○ 2.孕婦:尤其是在腹部或盆腔區域。
○ 3.感染或皮膚病變:如開放性傷口、皮膚炎等。
○ 4.腫瘤患者:在腫瘤部位附近不宜使用。
○ 5.精神疾病:如癲癇患者應謹慎使用。
● TENS經皮神經電刺激儀器
○ 使用低頻電流來刺激皮膚上神經的設備,主要用於疼痛管理和緩解肌肉緊張。
○ 適應症包括但不限於:
○ 1.急慢性疼痛:如背痛、關節痛、頭痛和神經痛。
○ 2.運動損傷:有助於緩解運動後的疼痛和不適。
○ 3.術後疼痛:促進術後康復,減少疼痛感。
○ 4.肌肉痙攣:幫助減輕肌肉緊張和痙攣。
○ 禁忌症:
○ 心臟疾病:如心臟起搏器患者應避免使用。
○ 懷孕:在腹部和盆腔區域應避免使用。
○ 皮膚病變:如開放性傷口、皮膚炎等。
○ 感染:不應用於有感染的區域。
○ 癲癇患者:對於有癲癇史的患者應謹慎使用。
● 雷射
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,利用低能量的雷射光來促進細胞修復、減輕疼痛和減少炎症。
適應症包括但不限於:
1.疼痛管理:慢性疼痛、關節炎、肌肉痛、神經痛等。
2.運動損傷:如扭傷、拉傷、肌腱炎等。
3.傷口癒合:促進創傷和手術後的傷口癒合。
禁忌症:
1.懷孕:在腹部或盆腔區域應避免使用。
2.癌症患者:特別是在腫瘤部位附近不宜使用。
3.心臟病患者: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應謹慎使用。
4.感染區域:不應用於有感染或開放性傷口的區域。
5.光敏感性疾病:對光線敏感的患者應避免使用。
● 磁場
利用低頻磁場進行物理治療的設備,常見於疼痛管理、促進癒合及改善血液循環等領域。這些儀器通過生成磁場來影響身體的細胞和組織,促進生物電流的流動。
適應症包括但不限於:
1.疼痛管理:例如慢性疼痛、關節炎、背痛等。
21.運動損傷:幫助加速運動後的恢復,如扭傷和拉傷。
3.促進癒合:提高骨折和手術後的癒合速度。
4.血液循環不良: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減少水腫。
5.肌肉痙攣:減輕肌肉緊張和痙攣。
禁忌症:
1.懷孕:尤其是在腹部或盆腔區域。
2.心臟疾病:有心臟起搏器或其他植入式電子裝置的患者應避免使用。
3.腫瘤患者:在腫瘤部位附近不宜使用。
4.感染或炎症:對於有感染或炎症的區域不應使用。
5.特殊疾病: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可能對磁場敏感的疾病。
● 超音波
利用高頻聲波進行治療的設備,廣泛應用於物理治療領域。它通過將超音波能量轉化為熱能,促進血液循環、減輕疼痛及促進組織修復。
適應症包括但不限於:
1.急慢性疼痛:如肌肉疼痛、關節痛、神經痛等。
2.運動損傷:幫助恢復扭傷、拉傷、肌腱炎等。
3.組織癒合:促進骨折、手術後及傷口的癒合。
4.關節僵硬:改善關節活動度,減少僵硬感。
5.瘢痕組織:幫助減少瘢痕組織的形成和改善其彈性。
禁忌症:
1.懷孕:特別是在腹部和盆腔區域。
2.腫瘤患者:在腫瘤部位附近不宜使用。
3.心臟疾病:如心臟起搏器或其他植入式電子裝置的患者應避免使用。
4.感染區域:不應用於有感染、開放性傷口或皮膚病變的區域。
● 牽引
利用拉伸力量來減輕脊椎和周圍組織壓力的設備。這種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改善關節和脊椎的功能,減少疼痛並促進癒合。
適應症包括但不限於:
1.脊椎病變:如頸椎病、腰椎間盤突出等。
2.神經壓迫:緩解因神經受壓而引起的疼痛或麻木。
3.肌肉緊張:減少因肌肉緊張引起的疼痛和不適。
4.關節病變:如關節炎、關節僵硬等。
禁忌症:
1.骨折:未癒合的骨折部位不應使用牽引。
2.腫瘤:在腫瘤部位附近不宜使用。
3.嚴重脊椎不穩定性:如重度脊椎不穩。
● 徒手治療
是一種由專業物理治療師使用手部技術進行的治療方法,旨在改善肌肉和關節的功能,減輕疼痛,促進身體的自然恢復。這種方法包括手動操作、關節活動、肌肉伸展和軟組織釋放等技術。
適合對象:
1.長期筋膜緊繃:肩頸痠痛、下背痛
2.舊傷未復原:五十肩、椎間盤突出、腳踝扭傷、運動傷害
3.積極復健(超過3個月)都未有明顯改善,或想盡快改善症狀等都可以嘗試徒手治療來舒緩您的不適。
